記者 徐慧
7月10日至28日期間,“法治中國大調研”項目的12個調研小組從上海政法學院出發,分赴全國21個省市區,開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下的涉外商事審判”主題調研。這是上海政法學院進一步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要求的一個“大動作”。
調研全國21個自貿區(港)法院
上海政法學院從今年開始,設立“法治中國大調研”項目,成立了以校黨委書記葛衛華、校長劉曉紅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以統籌規劃年度選題,領導督促項目的執行?!胺ㄖ沃袊笳{研(2023)”的主題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下的涉外商事審判”,以全國21個自貿區(港)的法院為調研對象,涉及近40家自貿區法院(庭),對自貿區和自貿港法院(庭)進行專題調研。
項目圍繞自貿區和自貿港法院(庭)的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創新、自貿區和自貿港涉外商事審判領域的經驗做法、加強涉外商事審判領域立法的現實需求和司法基礎展開,由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司法研究所牽頭負責項目實施,從全校范圍內招募師生參與。
調研形式豐富多樣
上海自貿區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先行先試試驗區,“法治中國大調研”上海組到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自由貿易區法庭參觀學習了自貿區法庭涉外案件的一站式管理流程及其一鍵式涉外司法大數據的智能化分析系統。又來到自貿區所在的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中院對涉外商事案件的職能管理、業務指導和國際專業化審判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川渝滇調研組”赴重慶兩江新區人民法院,對法院受理的“我國首例鐵路提單糾紛案”這一典型案例展開深入分析和研討,探索貨物提單貿易糾紛由“海洋”轉向“陸地”的涉外商事立法審判的新思路、新舉措。
“安徽江蘇調研組”赴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法院自貿區法庭、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蘇州國際商事法庭及蘇州工業園區法院自貿區法庭調研,圍繞自貿區法庭管理模式、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以及涉外商事審判經驗做法,涉外案件管轄規定、準據法適用、域外法查明等問題展開調研。
“陜西河南調研組”與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人民法院的法官們作深入交流,以涉外商事審判為專題,通過參觀學習、院校座談、法官訪談、旁聽庭審、問卷調查、律師及當事人座談、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調研,收集了大量基層信息。
研究生、本科生都有參與機會
據介紹,項目設立由法學、統計學、經濟學、社會學教授組成的專家組,由孟飛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統籌與把關調研的學術問題。項目組對參與實地調研的師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培訓,包括調研方法、調研內容、安全紀律等。參與項目的師生達400人次,學校黨政領導全部隨隊參與實地調研,包涵研究生和本科生,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具體分為12個調研小組,后續將形成調研報告。
“法治中國大調研”項目的設立旨在通過調查研究融人才培養、自主法學知識體系構建與咨政啟民等社會服務為一體,讓師生通過大規?;鶎诱{研,深入了解法治中國實踐,培養家國情懷;通過有組織科研,推動自主法學知識體系構建;通過實地調研,提供決策咨詢建議與傳播法治聲音,推進法治中國建設。